巴黎這個城市到處都充斥著與眾不同的特色,從城市佈局到地鐵交通,從城市建築到藝術文化,從時尚購物到餐桌美食。巴黎用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譜寫著自己的特色。塞納河天然的將巴黎分成了兩部分——左岸和右岸,而從此分開的不僅僅是巴黎的土地,還有巴黎的氣質。




右岸有羅浮宮,左岸有先賢祠;右岸有銀行,左岸有美術館;右岸是物質的,左岸是精神的;右岸是精明的,左岸是純真的;在右岸的咖啡館裏,人們談生意;在左岸的咖啡館,人們談哲學和藝術


巴黎以西提島為中心順時針螺旋排列的20個區各具特色,一到四區老城區的歷史與輝煌帶你走進了羅浮宮、巴黎聖母院等眾多的名勝古跡;五到七區的文化藝術氛圍帶動著塞納河南岸的繁榮發展;八到九區是時尚購物的天堂,春天百貨、老佛爺百貨彰顯著巴黎現代的繁華......


巴黎將浪漫刻在了每條大街小巷中!喝著咖啡,漫步在巴黎街頭,感受一下巴黎既古老又時尚的魅力吧!


左岸,一個最文藝、最小資的詞。可能是指一間書店、一間畫廊、一間咖啡館、一間時裝店。仿佛擁有了這個名字,就和萬之遙的巴黎有了某種神秘的聯繫,也就自然地擁有了一種優雅的氣質。 



而在萬之遙的巴黎,左岸是一個再乾脆不過的地理概念:塞納河的南岸,狹義上指聖日耳曼大街、蒙巴納斯大街和聖米歇爾大街圍合的區域。



歐洲的每條河都有左岸右岸。 塞納河不僅把巴黎的土地一分為二,也把巴黎的氣質一分為二。 右岸有浮宮,左岸有先賢祠; 右岸有銀行,左岸有美術館; 右岸是物質的,左岸是精神的; 右岸是精明的,左岸是純真的;在右岸的咖啡館,人們談生意; 在左岸的咖啡館裏,人們談哲學和藝術



早在2000年前,遠征的羅馬人就在左岸建立起一座城市,有劇院、競技場和公用浴室的羅馬式的城市。其後的1000多年中,政治中心向右轉移,城堡、教堂、宮殿的巴黎在右岸成形,左岸成為平民聚居的區域。到了12世紀的時候,左岸出現了一座大學:索邦大學,後來又相繼建成三語大學和四國學院。



由於當時的一切學術交流必須使用拉丁語,這個區被稱為拉丁區。直到今天,巴黎第五區仍然被稱為拉丁區。從此之後,知識分子成了左岸的主流,並對全歐洲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形成越來越強大的吸引力。



從盧梭、伏爾泰,到居夫婦,一直到薩特,再到法國電影的新浪潮和左岸派劇作,巴黎左岸在一場又一場文化風暴中獨領風騷。由於文化知識界聚集,各種書店、出版社、小劇場、美術館逐漸建立了起來,左岸最終成為文化聖地。



起來~巴黎人的血液浸透著咖啡一點也不為過,巴黎人對咖啡的依賴可能甚於一日三餐。無論是街邊簡單的兩三張小桌還是擁有柔軟的沙發和音樂的雅致咖啡廳,巴黎人隨時隨地享用著香濃的咖啡,也享受著拋開一切瑣事、放任思緒馳騁的美好時光。



在這種天性下,巴黎街頭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從早到晚都生意興隆,到處有天馬行空的高談闊論,儼然成了這座城市最重要的社交場所。而在這些看似不經的高談闊論中,偶然撞擊出的火花沒準就點燃了席捲世界的烈焰。



在拉丁區,特別是盧森堡公園附近的咖啡館,是近現代歐洲思想家、藝術家、哲學家的舞臺,因此這一代也被稱作“文化的金三角”。隨便走進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也許就坐在了哪位名人最喜歡的桌邊呢。



丁香咖啡館 Closerie des Lilas:海明威就是在這裡構思了《太陽照樣升起》。至今,這裡還保存著一張“海明威之椅”,保留著一道名為“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這裡的常客還包括左拉、塞尚,他們喜歡的位置桌上都鑲嵌了銅質銘牌。


地址:171 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



花神咖啡館 Cafe de Flore:曾經年紀輕輕、默默無聞的藝術家們在這裡聚會交流,其中包括夏加爾、亨利·米勒、喬伊斯、斯特拉文斯基、海明威、畢加索、波蘭斯基……薩特在 這裡消磨了無數時光。即使在1964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那一刻,他仍然坐在他慣常坐的那張椅子上,喝他習慣的那杯咖啡。
地址:172 boulevard Saint Germain


圓頂咖啡館 Cafe de Coupole:薩特和波伏娃經常光顧這裡,西爾薇亞·畢奇在這裡認識了喬伊斯。就是因為畢奇的竭力推薦,《尤利西斯》才得以出版。圓頂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咖啡館,墻壁和立柱上掛著著名畫家的油畫。
地址:102 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


多姆咖啡館Cafe Le Dome:羅丹作品《穿睡衣的巴爾紮克》就樹立在旁邊。20世紀初,這裡是各國冒險家與流亡者聚會和交流各種新聞的場所,列寧流亡巴黎時經常在這裡與洛茨基思考和爭論著俄國的革命。
地址:108 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