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樑眾多,尤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的,


以他父親命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



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兩岸,如:羅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爾賽博物館愛麗舍宮艾菲爾塔凱旋門


塞納河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法國首都巴黎是深具歷史意義、浪漫迷人的藝術、文化、美麗之都。


塞納河(La Seine)流經巴黎,是法國第二大河,源自法國東部向西流,流域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利於航行。



巴黎市中心的河道以人工石砌河堤,有許多宏偉的建築建在塞納河兩岸,也將兩岸劃分成不同的特色風格及景觀。


法國人依河水的流向,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稱為左岸;


右岸的發展形成巴黎的主要商區與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區,充滿文藝氣息。



水波盪漾遊船河 ~黃昏時乘船遊塞納河,路線從艾非爾鐵塔出發,經西堤島、聖路易島環繞一周,航程約一小時。


悠閒的欣賞兩岸無數的建築名勝、美麗的塞納河風光,包括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聖母院、最高法院等,逐一觀賞宏偉壯麗的建築外貌、著名建築物的藝術之美,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塞納河上的遊船除了有露天甲板和雙層的各種觀光船,還有可邊用餐邊觀景、裝飾華麗的玻璃船。


看著一波波遊客乘坐觀光船,來去在雲影天光、水波


盪漾中,飽覽旖旎風光,彷彿也置身於一幅幅遼闊的風景畫中。



泥濘城市蛻變藝術之都 ~當觀光船在河中穿越西堤島及聖路易島時,可能有遊客沒察覺到那是島嶼,因為島和兩岸之間有十二座橋連結,方便人們自由來往。著名的聖母院即位於西堤島上。


西堤(Cité即城的意思)島在巴黎市中心,原是塞納河中的沙洲,也是巴黎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



西元前一世紀時,羅馬軍隊為防禦來自萊因河地方的敵人,就在塞納河中的沙洲建築要塞,成為巴黎的起源。


羅馬人原稱其為路底西亞(Lutetia)意為「泥濘城市」,後來因為高盧人的一支巴黎西人(Parisy)以此為根據地,不斷發展而改名為巴黎。


其時市區發展至塞納河左岸時,右岸尚是無人居住的一片溼地,之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


世人可能想不到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竟是從「泥濘城市」發展來的。



三十七座跨河橋樑風格迥異 ~巴黎市有三十七座橋樑橫跨塞納河,都是一座座富有特色的大橋,有石造的、鋼構的、磚砌的、組合的……各式媒材,造型各具風格。


最古老的一座是新橋(Pont Neuf 西元1578 ~ 1607年建成),古時橋上並排著小店,是當時巴黎市最熱鬧的地方。


最華麗的是金碧輝煌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西元1897~1900年架設完成),是一座沒有橋墩的現代橋樑。



守護女神珍維葉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突奈爾橋(Pont de la Tournelle ),橋頭高高豎起的角柱上有一尊巴黎守護女神珍妮維葉芙(Sainte Genevieve 西元422年左右—502年)的雕像。


珍妮維葉芙原是信仰虔誠的牧羊女,西元五世紀中,來自亞洲高原的匈奴人侵襲中歐,所到之處一片蕭條、死寂。大軍進逼巴黎時,巴黎市民紛紛準備逃亡,意欲放棄巴黎。


珍妮維葉芙挺身而出告訴市民:神與虔誠的巴黎人同在,神必能拯救巴黎,不要害怕,要相信神。她激勵市民奮起抵禦,使士氣大振,終於擊退敵人。


聖女珍妮維葉芙拯救了巴黎,自此被尊奉為巴黎的守護神。她的雕像被高高豎起,永遠俯視著巴黎市。


潺潺河水、清風拂面,遊塞納河穿越一座座橋樑,處處看到優美的建築、立雕、浮雕等藝術,看到堅定信仰神的文化和積極果敢的氣質。


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法國苦難與光榮的歷史當中,象徵法國人特質的傳統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