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鵑的《留學日記》芳芳推薦,她談的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學堂晚餐。她說,看過哈裏波特系列電影的朋友大概都還記得霍格沃茲魔法學校裏宏偉的食堂。



 


劇中穿著黑色長袍的老師和學生們每天遵循嚴格的禮儀在這裏進餐。然後這一切並非只是小說中的情節。在牛津,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學堂晚餐(formal dinner)至今仍是牛津學人生活和社交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初到牛津時,一次和同學們聊起在牛津裏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最無厘頭的答案莫過於——吃遍所有學院的學堂晚餐。大家一笑而過。而經過近一年的牛津生活才意識到,在短暫而緊張的碩士學習中,想要吃遍38所學院的學堂晚餐,是多麼的野心勃勃




牛津大學以學院制著稱。學院除了為成員提供導師制,同時為學生提供食宿安排。學堂晚餐則是和學院文化的重頭戲。根據學院的規模、歷史、財力等,學堂晚餐有著截然不同不同的習俗。在一些師生眾多的大學院,學堂晚餐是每天的必修


而在只招收研究生的學院,學堂晚餐則只一學期寥寥幾次。歷史悠久的學院通常對學堂晚餐的著裝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例如小禮服(black tie)外加學術袍(gown),而一些學院則相對隨意,只求著穿講究(smart)即可。另外,不同的學院也對菜品和酒類供應有著不同的標準。
(大家多是著正裝出席學堂晚餐。)



所在的泰迪學院(St Edmund Hall,又稱Teddy Hall)有著悠久的歷史,學堂晚餐的傳統也是中規中矩的。第一次參加學堂晚餐是入學後不久,學院宴請新生們與導師見面。7點左右,著穿成紳士、淑女模樣的新生們陸繼來到大廳,一邊享用餐前酒,一邊與導師聊天。



7點半大家按照座次表入席。待大廳(main hall)入座完畢,全體起立,院長再率貴賓們魚貫而入,入座高餐桌(high table)。一切就緒後,院長用拉丁文致辭,隨後法槌定音,宣佈晚餐正式開始。



典型的學堂晚餐包括四道菜:即頭湯或者沙拉、開胃菜、主菜和甜點。各學院宴請的規格不同,最大的區別體現在酒供應上。有的學院如貝利奧(Balliol)不提供紅酒,需要自備;而泰迪學院則有貼本學院標籤的專用酒,可以無限量暢飲。因此大受推祟。用餐結束後,高餐桌的賓客再由院長領入舊圖書館享用第二道甜品、咖啡和數種美酒,一直暢談至深夜。而大廳裏意猶未盡的客人們則前往學生活動室MRCmiddle Common Room),同樣把酒言歡, 不醉不歸。






在品嘗美食和美酒之余,學堂晚餐更在於沿襲和傳承了英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和禮儀除了著裝、就餐禮儀以外,與身邊的新朋友交談也是一門藝術。




好在不知是酒精催化,還是牛津人廣為稱道好口才,冷場的狀況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大家經常是從自我介紹直接轉向英國大選,從經融危機跳到氣候變化,越聊越酣,不亦樂乎。時常是,忽略了食物,多了相見恨晚






另外,學堂晚餐也通常是有朋自遠方來的壓軸戲,或者同學間加深感情的好契機。大部分學院會開放部分學堂晚餐,以便本學院會員邀請家人朋友前來參加。



同時,學院之間還會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辦交換晚餐(exchange dinner),向聯誼學院的會員開放,以促進兩學院的交情。除了學院官方的交換晚餐,同班同學或者中國同學圈也互邀參加不同學院的學堂晚餐。


 



 


今天你參加學堂晚餐了嗎?一度成為熱門的問候語。



在牛津最瘋狂的紀錄是一周參加了四個學堂晚餐。經驗證明,想要參加眾多的學堂晚餐,除了良好的人脈,還需要健康的胃、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時間。


 


看似無比愜意,實際上,參加學堂晚餐的代價往往是一個晚上的學習時間。面對爭分奪的緊張課業,她對吃遍所有學院學堂晚餐的朋友肅然起敬。


 


她一年的牛津生活即將結束,細數起來只參加了不到一半學院的學堂晚餐。或許這將是她回憶牛津生活的一個不小的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