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 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旅遊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侯條件與市區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境舒適。晉祠風景區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座落周圍,數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的晉祠鎮政府近幾年下工夫抓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的住宿條件、通信業務、醫療保障、娛樂場所、購物環境越來 越受到中外遊人的親睞。


聖母殿


  在晉祠中軸線最後隅。前臨魚沼,後擁 危峰,雄偉壯觀。創于北宋天聖年間。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四週圍廊,為人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為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風頭椅是,風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為宮廷生活寫照。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


 


 


魚沼飛梁


  在晉祠聖母殿前。北宋時與聖母殿同建。其結構為水中 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鬥拱,梁枋,豕托橋面,東西向連接聖母殿與獻殿,南北兩乙翼下斜至岸邊。平面呈十字型,四週有勾欄圍護可憑依。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勇猛,造型逼真,鑄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晉水源流


   在晉祠內。源流主泉難老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樓,頭層三間帶廊二層為三間。歇山式屋頂,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兩渠。水溫保持17攝氏度,常年不息。唐代詩人李白《晉祠》 詩中有“晉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龍鱗沙昔草綠。”


 


獻殿


  在晉祠內魚沼飛梁之前。原為祭祀聖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創建,經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鬥拱簡潔,出檐深遠,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構輕巧穩固。


晉祠之銘並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 釐米,寬120釐米,厚27釐米,方座螭首額書飛白體“貞觀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後到此酬謝叔虞神恩,銘文歌頌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鞏固唐皇室政權。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書體,勁秀挺拔,飛逸灑脫,骨格雄奇,頗有王右軍書意。刻工洗煉,是僅次於《蘭亭序》法帖的傑作,可謂行書楷模。


奉聖祠


  全稱十方奉聖禪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晉祠南側。原為唐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建為寺,今已殘壞。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塔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 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級,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並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眺,晉汾景色盡收眼底。“寶塔披霞”為晉祠外八景之一。


金人臺


  也稱蓮花臺,所謂金人就是鐵人和鐵漢。四人鐵人中以西南隅的鐵人為最,是北宋紹 聖四年(1097)所鑄,溜光鉦亮,被稱為宋朝的“不銹鋼”,造型獨特,威武雄壯。東北隅的鐵人為民國2年(1913年)補鑄。


  對於金人的解釋有五種:


   一、《晉祠志》:“鐵本是金,熔鐵鑄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則水旺。”於是善男信女集資鑄造,祈求“風調雨順”。


  二、村民為預防水患,祈求村莊平安,立此金神用於鎮水。


  三、“護祠金人”,或稱祠廟守護神,“獻上昭濟聖母,永充供養。”宋紹聖五年題記載:“倚靈感於永老,獲恩德于長年”,乃侍衛聖母並祈求保祐之意。(西北隅鐵人胸前銘)


  四、晉陽為中國北疆邊陲重鎮,常受外族侵犯。宋毀晉陽後不久,太原為金人所陷。金虜徽欽二帝北去,北宋到此結束。似乎晉祠鐵人也是出自百姓對趙宋王朝的怨恨,加之宋帝軟弱無能,於是將武裝保衛故鄉的願望寄託于神靈武士。


  五、傳說金人臺是金兵佔領太原並虜去宋朝二帝時築此臺歌舞慶賀勝利,於是得名“金人臺”。


  台中心,是琉璃製成的小閣,高達丈許,明代遺物。
















 

 
 



  


  在山西太原市東南郊郝莊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內雙塔 高聳,俗呼今名。明萬曆年間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現存寺內主要建築,全為磚構,大殿及東西配殿形制,用青磚雕以倣木結構建築,有檐柱、鬥拱及瓦檐,雕工洗煉,富麗精巧。大殿為兩層重檐樓閣式,內置磚雕藻井,玲瓏雅致。寺側磚塔兩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級,高54.7米,檐下鏤以鬥拱,檐上飾有琉璃獸,絢麗壯觀。塔內有梯踏道,可登頂層,憑窗遠眺,太原風光歷歷在目。人們出入太原,雙塔寺首先映入眼簾,成為太原的標誌。寺內牡丹遍地,枝老葉茂,傳為明代所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