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遍歷全國名山大川的旅行家瀏覽了舞陽河風光之后,深有感觸地說:“舞陽河谷,兼具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長江三峽之險和漓江之美。”又有人說:“比起長江三峽,它不缺奇峰險灘﹔比起陽朔,它不乏山清水秀﹔比起張家界,它又多一分玲瓏﹔比起黃山,它又添一分嫵媚。”

  舞陽河青山水綠,風光宜人,乘一葉小船蕩舟其上,但見翠樹流碧、山影倒映水中,讓人留戀忘返。這裡山不高,水面也不寬,但山的高度,水的寬度與人的距離恰到好處,您不會感覺到山的壓抑和水的浩瀚,而是給了您一種親近感,讓您完全融入舞陽河秀麗的山水中,人隨景動,景隨心移。突然,遠處傳來悅耳的山歌,這時,整條河都動了起來,您的心也隨著河笑了起來。

 














人間仙境——梵淨山








梵淨山蘑菇岩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亙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裡的武陵山脈,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幾百年來,梵淨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淨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淨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余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淨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回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淨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雲:“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淨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歷以前,梵淨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淨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歷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淨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歷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淨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淨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梵淨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淨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淨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淨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淨山”。這大概隻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淨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朴的生態王國。由於梵淨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淨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銅) 等珍稀植物。梵淨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淨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隻有五個成員單位)。梵淨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目前隻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朴的生物群體。梵淨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在梵淨山麓,居住著土家、苗、侗、漢、羌等各族人民。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淨山區豐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書法藝術。印江,隻不過是梵淨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杰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淨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裡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淨山麓的領邊幾縣。

  梵淨山的過去屬於我們歷代的先民,而梵淨山的現在和未來已不僅僅屬於它所在當地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人,它還屬於全人類。隨著大旅游、大開放思路的逐步確立,在自然保護的前提下,梵淨山將東連以張家界、武陵源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南接以陽河、杉木河為代表的旅游景區,形成一個合理的旅游鏈條,構成橫跨黔湘的旅游“金三角”。再加上銅仁大興飛機場的復航,玉屏至銅仁高等級公路的改造以及梵淨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梵淨山必將逐步成為一個新的旅游熱點。這,也是銅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淨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淨土。誰不向往這麼一個返朴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淨山日出







 



百花湖









  百花湖風景區位於貴陽西北郊,距離市區約22公裡,景區總面積83平方公裡,湖中分散著大小島嶼100多個,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自然景觀為主,這裡的水質十分清澈,鴛鴦等鳥類常年棲息於此,是黔中著名的旅游勝地。

  整個景區由溶洞、溫泉、洪武廟、茶飯營盤、朱昌古堡等12個景點組成。

  湖水隨山勢曲折而秀麗,氣候溫和。湖區一串串孤峰抵島,天然地把百花湖劃分為中湖、南湖和北湖。

  百花湖景區共有風景點50余處,現已開放的有23處,有鬆林遠眺,雙猴守園、蟹洲螺嶼、觀音洞、百花雙狹、群峰疊翠、金蟾嬉水、孤峰獨秀、奇石、營盤古堡、鳥島等。其中,鳥島是百花湖珍貴的一景,每當春冬兩季,島上百鳥盤旋,給秀麗的自然景觀增添了許多樂趣。田園野趣又是這裡的一大特色,湖中有三個小村寨,幾十戶農家在島上休養生息,漁家扁舟停泊水邊林旁,詩情畫意,野趣倍增。

  交通:貴陽客車站每日有班車往返百花湖景區。也可在紫林庵乘開往朱昌的55路大巴,在朱昌下車后,乘三輪車至景區大門,8:00-17:00,每30分鐘一班。





肇興鼓樓群



 肇興鼓樓群位於黎平縣城南67公裡的肇興鄉,共有五座,分布在仁、義、禮、智、信五個自然寨,以族姓修建。鼓樓始建年代不詳,1966年毀,1981年至1983年先后重建。5座鼓樓中以智寨鼓樓最為美觀。肇興鼓樓群在全國侗寨中是絕無僅有的。

  智寨鼓樓重建於1982年,由16根柱子構成骨架,中間四根柱子直貫頂層,四邊為12根副柱,略小於中柱,用逐層內收的染方金瓜柱支撐,層層挑出屋檐,類似寶塔。鼓樓基面約70平方米,中央設有火塘,四周有長條木凳,供人憩息,或吹笙談唱,或擺古談天。該樓為九重檐四角歇山頂,置斗拱,通高14.8米。如意頭下各級均為八角形翼角高翹。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蘆寶瓶,其翼角塑小鳥,玲瓏雅致。鼓樓的檐層輔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獅、虎、鳳等。樓內雕梁畫棟,書有六幅盈聯。正面一至三檐之間塑有“雙龍搶寶”。

  肇興鼓樓群的仁寨鼓樓高21.7米,為七重檐八角攢尖頂﹔義寨鼓樓高25.8米,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禮寨鼓樓高23.1米,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信寨鼓樓高23.9米,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四座鼓樓的彩塑、繪畫裝飾各有特色。



天星盆景區









  天星盆景區——天星盆景區位於三岔河的伏流表面和河道的兩側。這是一片水上石林景觀,面積0.19平方公裡,這裡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水石盆景。彎彎曲曲的石板小道,穿行於石壁、石壕、石縫之中,逶迤於盆景邊石之上。沿小道游覽,抬頭是景,低頭是景,前后左右皆成景,仿佛到了天上的仙境,地下的迷宮。主要景觀有步步景、一線水、空靈石、天星照影、長表峽、側身岩、歪梳石、尋根岩、鴛鴦藤、盤龍圖、美女榕、象鼻石、天星樓、雛鷹出山等。


 



龍裡瑪格諾吉草原









  龍裡瑪格諾吉草原位於龍裡縣境內,由5座海拔1,700米的高山草原串在一起,面積20平方公裡,當地稱這為瑪格諾吉[苗語(美麗的姑娘居住的地方)] 大草源。這裡是一個草原旅游點,茫茫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像天上流動的雲彩,遍野的鮮花散發著芳香。游客車到,苗族姑娘盛情送上花環,獻上噴香的奶茶,唱起祝酒歌。還可以觀賞到草原風味濃郁的騎馬、打靶、斗馬、歌舞表演和星光月夜的草原篝火晚會等精彩節目。


 



小七孔:幽靜神秘 波光艷麗 









  小七孔風景區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靜著稱,景區移步換景,布局緊湊。有著名的七孔古橋、68級響水河瀑布、拉雅瀑布、龜背山原始森林、野豬林漏斗森林、天鐘洞臥龍河生態長廊等景點,更有掩映在森林之中的鴛鴦湖。鴛鴦湖秒大小兩個天然湖泊相連而成,大小湖這間有長約700米的“水上林蔭”,兩岸秀木枝蔓成棚。湖區濃蔭四匝,水鳥相呼,境界幽絕。置身其間,有如仙境。

  如果有什麼地方的空氣清新得像冰鎮過一樣,那一定是響水河。在波光艷麗的響水河畔清朝道光年間修建的小七孔古橋倒影其中,顯得古色古香﹔響水河瀑布小巧玲瓏,處處水花飛濺,滿谷水聲轟鳴。兩岸古木遮天,幽幽流水忽隱忽現。緩緩綠波帶來幾分原始平靜的氣息。

  鴛鴦湖沉積著一段憂傷的愛情故事。她清幽婉麗展開的容顏卻如此平靜﹔湖水幽蘭,四周的綠樹倒影其間,湖面經過吸收、反射和折射,湖水有的像藍寶石、有的像紫丁香、有的像黑玫瑰,仿佛是情人流動的眼波,引人入勝。

  幽靜神秘的水上森林,因她的內秀和含蓄讓你一眼看不見她。但深入莽莽叢林,穿過曲折的林間小路,漸漸地,你就進入一個仙景般的神奇世界……水,在石上好似白雲飄蕩﹔樹,在水中好似群龍嬉戲,你不禁感嘆:“此景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游?”
 









  貴陽出發,經花溪、青岩、黔陶至高坡,路程僅48公裡,乘車約兩個小時后,已自海拔1000米攀升到1500米。高坡鄉屬高寒山區,最高海拔達到 1712.1米,北高南低。北部為高山台地,高坡之所以得名,大抵由此。境內多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隨處可見。該鄉面積107.4平方公裡,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郁、名勝古跡獨特、田園和自然風光秀麗的旅游之鄉。

  高坡鄉居住著漢、苗、布依等民族。每逢正月“跳場”、“跳硐”、“四月八”、“斗牛節”和“吃新節”等民族節日,這裡都要舉行賽馬、斗牛、對歌和蘆笙會,尤以苗族的“四月八”最為隆重。“四月八”活動之一是射背碑,女方將精心刺繡的背牌挂起做“靶”,讓相中的男青年以弩射之,如中靶,即像徵姻緣美滿。

  高坡最令人稱奇探秘的就是“洞葬”了。相傳,高坡苗族從開始實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高坡的苗族把洞葬叫作“把個杜”三個字,據說,“把個”是洞的意思,“杜”則是苗語的鬼,合起來的意思就是 “洞裡面的鬼”。在高坡的甲定龍打岩、大洪與水塘交界處,有古代苗族洞穴懸棺葬遺址一處。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這個洞為U字形,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蔭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余米,寬亦有十余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裡,其中似乎有其規則。高坡鄉至今保存完整的洞葬有兩處,一處是上面介紹的甲定洞葬。一處是杉坪洞葬,不過,這個洞隻能看不能進入。洞口堆滿殘破朽爛的棺材,要想進去,已經無路可覓了。

  


高坡鄉自然風光優美,這裡有峽谷、石林、多級瀑布及萬畝田園景觀、雲頂草場等多處美麗風景。去高坡旅游,可分為4條線17個點。暢游苗鄉,民風淳朴,民俗保存完整:濃烈的迎送賓客儀式,歡快悲壯的跳場跳洞,輕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測的地下洞堡,遠古的懸棺洞葬,密竹重圍的苗家山寨,獨樹一幟的苗族服飾,笙鼓喧鬧的七月斗牛節,流動的鼓,多情的蘆笙,觀瀑布,看水碾,覽峽谷,到布依人家喝米酒,徒步探險,高山覽勝,布依風情及“播淼”(溶洞奇觀)等游玩方式給人感覺其樂其味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