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貴陽沿貴黃高速公路到水黃高等級公路一路西行,由烏蒙山脈的邊緣縱深到腹地,喀斯特山一座接著一座,雄渾高大,綿延百里,望無盡頭。
山腳下,一個一個小壩子,金黃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田,黃的綠的,雜存其間,組成了一個個小色塊。真是看不夠的田園美景,賞不完的喀斯特風光,聞不夠的油菜花香……
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形態發育最完整的地方。
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1.9%。
由貴陽往西,到黃果樹景區137公里,這一帶多為錐狀喀斯特山,其地貌形態有天坑、地縫、漏斗、盲穀、溶洞等等,山體不大且獨立突兀成山,十分秀氣。從黃果樹沿水黃高等級公路西行,山體突然變得高大起來,且綿延不斷。
那一座座雕刻在喀斯特地貌上的村莊,沿山腳一路排開,在高大的山體下顯得那樣的渺小。
再往前,來到一處叫“郎岱”的地方,沿街豁然開朗,一個很大的高原壩子突然出現在眼前,初開的油菜花伴著綠油油的麥苗直鋪到山邊,像一張毛絨絨的綠色地毯,“地毯上”,那一個一個的村莊星星點點,就像鑲嵌在綠地毯的珍珠。再往前走,來到烏蒙山腹地的梅花山,這裏又是一番景象:
在高原臺地上隆起一座座錐狀山峰,就像窩窩頭一個緊挨一個,那山光禿禿的,喀斯特山石赤條條裸露在陽光下,被數萬年風霜雨雪摧殘得皺紋縷縷,顯得有些蒼涼,有些悲壯,抑或有些無奈。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一個一個光禿禿的喀斯特山,對於旅遊者來說,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春夏秋冬四時之景不同,上午下午,光線各有變化,怎麼看怎麼順眼,怎麼看怎麼有味道。許多搞攝影的人,一提起風光攝影,就離不開西藏、新疆、壩上。
是的,那裏是攝影的天堂。
可是你想沒想過,如果大家都蜂擁到那裏去拍片子,就顯得沒有個性了。
與其這樣,勸網友還是另闢蹊徑,到貴州來看一看這裏的真山真水,看一看這裏的喀斯特地貌風光,看一看這裏少數民族風情習俗,你一定會大飽眼福,收穫多多,感慨多多。或許“一見鍾情”也未可知喲。
貴州的山是多情的,貴州的水是多情的,貴州的人是多情的,貴州的一切都是多情的。來吧朋友,這裏是旅遊的天堂,是攝影的天堂,是休閒度假的天堂,是體驗民風民俗的天堂……貴州,一路撿來都是景,一路撿來都是情,一路撿來都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