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12月9日定日本岐阜縣的白村鄉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日本全國共有多處自然遺產及文化遺產之地。
自然遺產 |
- 白神山地
- 屋久島
|
文化遺產 |
- 法隆寺
- 姬路城
-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
- 白川鄉
- 原爆Dome
- 嚴島神社
-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產
- 日光社寺
- 琉球王國城及有關連遺產群
|
|
|
白川鄉位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白山山麓,四面環山、水田縱橫、河川流經的安靜山村。其獨特之處是仍然保留日本傳統鄉村的建築 ─「合掌造」,
全村百多幢以茅草建成的房屋,全人手興建不需一根釘,三角型的屋頂成為遊客夢昧以求一睹其貌。這小小的村莊只有數百人居住,但每年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旅客前來此
地。

夏天的綠油水田縱橫交錯,秋天的紅葉互相輝影,冬天的雪地山丘連成一線,除了安靜的白村鄉帶來了不少遊客,
亦是當地主要收入來源。這細小的山莊,基本上半天也可以遊畢,但建議不防在合掌民宿一宿,一方面可以體驗日本傳統生活,圍著火爐邊弄晚餐,別有一番風味;
另一方面當地有不少生活體驗的課程,製造手打嵩麥麵,和染色機織傳統工藝,遊人可親自體驗一下。除此以外,還有「合掌造民家園」博物館,荻町城瞭望台則是俯瞰村落風光的絕好場所。
每年冬季,白川鄉會夜放光明,為合掌村增添不少色彩,在這冷皓的冬季帶來不少溫暖。可惜冬季往白川鄉亦並非容易,經常會遇著大風雪而封路,所以出發前務必查詢清楚。我總喜歡白川鄉的冬日更勝夏天,厚厚的積雪,在香港絕對是難得一見。
|
|
|
日本建築形式之一。
將兩個建材合併成叉手三角形狀屋頂,稱為「合掌」
被指定為世界遺跡之處,
因在深山之故,
從古以來居民被大自然之天氣變化
考驗而集智慧之結晶
以稻草蘆葦合掌形之屋頂建築住屋
來維持嚴東下雪天數多之安全。
因整個村莊都同樣之建築模型,
幾百年均沒改變完整保留下來,
今人特別感到不同社會之情景。
| 交通
東京 (JR 東海道新幹線) > 名古屋 (JR 高山本線) > 高山 (濃飛巴士) > 荻町 新大阪(東海道新幹線) > 名古屋 (JR 高山本線) > 高山 (濃飛巴士) > 荻町 金澤 (濃飛巴士) > 荻町
 |
合掌屋披上一層厚厚的雪, 可愛得宛如童話中的薑餅屋 | 冬日的童話 日本白川鄉合掌村 居民自覺守護家園 天助自助者的寫照
白川鄉位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白山山麓,是個四面環山、水田縱橫、河川流經的安靜山村。
這個於1995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旅客慕名而來的山村,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
「合掌造」獨特的人文景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林 |
原來,這裡仍然保存著日本傳統鄉村的建築——「合掌造」,全村有百餘幢以茅草覆頂建成的房屋,全部人手興建不用一根釘。
而合掌村的得名,來自於其建築型式,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兩手合握一般,於是房子被稱為「合掌造」,
而村莊就被叫做「合掌村」了。頂覆茅草的「合掌造」傳統家屋,雖然堅固實用,但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須更換老杇的屋頂茅草。
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頂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會通力合作同心協力一起完成。
 |
如世外桃源的合掌造山村 |
相傳這種建築形式的興起,是在13世紀源平戰役之後,平氏家族為躲避源氏的追殺,逃入深山駐居,為禦寒並方便躲避追兵,才想出這種可隨時遷移的房舍建築。
這種從德川幕府、江戶時代中後期保存下來的木造歷史建築,最怕的就是火災,因此來到合掌村,會看到村內有許多的消防栓和噴水槍設備。
這裡的冬天十分寒冷,設計成傾斜角度的屋頂即是防止沉重的大雪壓頂,整個村莊也經常受困於大風雪與外界交通中斷,但也許是因為這樣,更增添其神秘美感。
 |
銀白世界的合掌村,有「冬日的童話」之美稱 |
白川郷四季各有風情,相較於春夏,此地冬季的景致更是一絕。
傳統木構的合掌屋披上一層厚厚的白棉被, 可愛得宛如童話中的薑餅屋。
在冬日夜晚當夜燈初上,遺世獨立的山村籠罩在一片雪白恬靜的氣氛之中,美得令人屏息,無怪乎合掌村被旅人冠以「冬日的童話」之美稱。
 |
白川郷四季各有風情 |
白川鄉位於歧阜縣西北邊靠近富山縣的地方,隨著經濟逐步成長,白川鄉原被劃為建設大壩的預定地,
卻因此使日本人注意到白川鄉特有「合掌式」建築的存在,從此掀起「合掌式」建築的保衛戰,奠定日後走向「世界遺產」之路。
 |
白川郷四季各有風情 |
最早披露「合掌造」民居的造型而引起全球驚艷,是一位德國建築學者布魯諾.陶德。
他在1935年抵日從事傳統住宅樣式的田野調查,實地走訪調查「合掌造」傳統居屋之後,不禁讚譽合掌造為「極端合理,就連日本境內也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
現存最早的「合掌式」建築,是已有400年歷史的「田村家」住宅,被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
目前白川村還有600位居民,在「世界遺產」區域內的「合掌村」,共有「合掌式」建築113棟,約佔整個村落的1/4。
 |
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兩手合握一般 |
「合掌村」最初並不成村,在籌建水壩之初,有些「合掌式」建築被轉手賣出,甚至改建為現代建築,引起村民的憂心。
因此,自1967年開始,老舊廢屋被計畫性的移建與保護,「白川鄉合掌村」由僅僅9棟的小聚落,漸漸形成今日的規模。
為了妥善保護這些特殊建築,村落居民發起保護運動,於1971年成立「白川鄉荻町村落自然環境保護會」,制定了保護資產的住民憲章;
至1995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訂的「世界文化遺產」,合掌村的歷史,其實正是居民自覺守護家園,天助自助者的寫照。
事實上,世界文化遺產合掌聚落並非為白川鄉所專美,在富山縣的五箇山也擁有兩個合掌聚落——相倉口和管沼(距白川鄉約半小時車程)。
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固然讓合掌村聲名大噪,然而觀光化顯然也是這個原本隱密如世外桃源的山村所需面對的衝擊,現有超過20間的民宿、旅館,約50間的土產店、餐廳,還有收費供人參觀的老住宅等等。
有機會來此地一遊,不妨事先預定民宿,放鬆一下來去匆匆的腳步,好好體驗儉樸寧靜的山居生活。
看看合掌村的村民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