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南騰衝溫泉群









 






    騰衝位於雲南省西部,怒江以西,高黎貢山西坡,這裡與緬甸為鄰,是我國要西南邊陲的一個邊防重慎。騰衝原來叫騰越,清代後期才改稱騰衝。境內山川並列,盆地相間,山高谷深,植物茂密,自然景色壯麗多姿。但是,騰衝是最著名的還是:奇特而壯觀的火山和遍佈全縣的熱泉……


    地熱之鄉



    騰衝的氣泉、溫泉群共有80余處,平均每7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泉群點,其中11個溫泉群,水溫高達90℃。騰衝是雲南省泉群分佈最多,密度最大的縣。騰衝的泉群不僅數目多而且類型複雜齊全,為國內罕見,有高溫沸泉、熱泉、溫泉、地熱蒸氣、噴泉、巨泉、低溫碳酸泉、毒氣泉、冒氣地面等等,種類繁多,簡直像一座地熱自然博物館。


    高溫沸泉:溫度均在95℃以上,高出當地沸點,泉水翻騰滾動不息,被當地人叫為“滾鍋”。噴泉:高溫、高壓水熱蒸氣從圓形小孔中噴射而出,高出一米多,再紛紛撒落下來,如禮花四射。縣城南新華區太和鄉硝塘卜高河床中的噴泉,長達半公里,時有時無。涌沸泉隆隆有聲,水柱可迸出一人多高。毒氣泉。縣城東北曲石附近有一處被人們稱為“扯雀塘”,就是罕見的毒氣泉。泉內噴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氫,噴氣孔附近常見被毒死的老鼠和雀鳥。1976年,科學工作者曾把一隻壯鵝放在扯雀塘毒氣孔上,五分鐘內就窒息而死。巨泉:一般高出常溫兩三度,冬夏不變,而涌水量巨大,其熱流量佔整個騰衝地區的三分之一。巨泉周圍四季芭蕉常綠,隆冬季節遠看就像一塊鑲在大地上的翠玉,姣艷迷人。低溫碳酸泉區:一泓清泉,溫度與常溫一樣,便逸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把它攪得上下翻滾,好似一鍋滾開的沸水。硫酸泉:熱氣騰騰,到處是嘶嘶的響聲,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們不敢涉足,成為天然“禁區”……這些罕見的奇特景觀,構成騰衝地區美妙的泉群畫卷。


    與各種熱、氣泉相伴而生的還為數眾多,千姿百態的泉華景觀。泉華是熱、氣泉從地下帶來的大量礦物質沉澱、昇華的產物,它美麗多姿,常常能引起人們遐思翩翩。灼熱的泉華臺上,滾燙的熱水池畔,到處都生長著藍綠色的藻類,向人們顯示其頑強的生命力。死去的藻絲上積澱了大量泉華,形成了精緻的花紋,一層層堆積起來,奇特玲瓏,有層狀的,筍狀的,鐘乳關的等各種形態。那些巨大的泉華冢,泉華臺,泉華扇,泉華豆,泉華溶洞、泉華瀑布、泉華蘑菇……白如玉,黃似金、琳瑯滿目,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傑作。


    一 泓熱海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于1638—1640年(明崇禎十一年至十三年)滇遊期間曾考察了眾多的溫泉,他在《滇遊日記》中著墨最多的是騰衝的硫磺塘。



    硫磺塘在縣城西南16公里,一個山坳平臺的中央,是一個直徑一丈左右,四尺多深的園形小池。池底到處噴水冒氣,最大的一個泉眼噴出的水柱有一尺來粗,噴出水面一尺我高,溫度達96.6℃。整個水池白浪翻滾,熱氣騰騰,水汽交鳴,狀如沸騰咆哮的大滾鍋。當年徐霞客曾冒雨考察了硫磺塘,並有極其生動的描述:“遙望峽中,蒸騰之氣,東西數處,鬱然勃發,如濃煙卷霧,東瀕大溪,西貫山峽。”“環崖之下,平沙一團,中有孔數百,沸水叢躍,亦如數十人鼓扇于下者,……久立不能停足也。”


    在硫磺塘西南兩公里多,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小山溝,溝底有一條水溪,兩側是陡峻的崖壁,這就是黃瓜箐熱氣溝。下至黃瓜菁,一股濃濃的硫磺味迎面撲來。路旁隨處可見黃晶晶的硫磺。熱氣泉穿砂破石,不斷噴出,熱氣的溫度高達95℃左右。這裡建有黃瓜箐溫泉療養所。療養所的浴池就砌在冒氣的地面上,引入溪水,地面的蒸氣就把它加熱成熱水。除了熱水浴池以外,還有一種別有風味的沐浴方法:蒸浴和水浴相結合。蒸浴的床,有的在氣孔上鋪以卵石、沙子,再鋪一至二寸厚的青松毛、牛筋草等,在這些青枝綠葉上再覆草席或蓑衣。入浴者臥在床上,蓋上毯子,蒸氣徐徐而上,約十來分鐘,就開始發汗;半小時後,就大汗淋漓,稍加搓拭,汗垢盡除;再下池沭浴,即全身滑膩;浴後通體爽快,疲勞盡消。在石墻溫泉,還有熱水泉蒸床。泉出浴池旁,鑿溝引進浴池,溝上搭以竹床,熱水從床下流過,蒸氣遂沿床而上,清潔、衛生,非一般的人工浴室所能比!據分析,這裡的汽泉含有釷元素衰變而成的大量氡氣,以及其他多種化學物質成分,它與各種中草藥配合,能治療運動、神經、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統的二三十種病症,其中尤以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療效顯著,有效者高達80%以上。每年冬春兩季,農閒時節,成百上千的群眾,常成群結隊,攜帶飲食行李,來這裡休息療養。往往“來時騎馬、人抬,柺棍帶,走時穩步、挺胸、健步邁”。


    由黃瓜箐往前的約數百米,達澡塘河。河中有一個被火山熔岩堵塞形成的三丈高的瀑布。瀑布左側的懸崖上有一個岩縫,似蛤蟆嘴,每隔幾秒鐘就同時噴出兩股上大下小的水柱,有五尺多高,水溫達95℃,老遠已覺著飛沫燙人。這就是蛤蟆口噴泉。當年徐霞客對其有詳細描述:“臺仰口而張其上腭,其中下綰如喉,水與氣從噴出,如有爐橐鼓風煽焰于下,水一沸躍,一停伏,作呼吸狀;躍出之勢,風水交迫,噴若發機,聲如吼虎,其高數尺,墜澗下流,猶熱若探湯;或躍時,風從中卷,水輒旁射,攬人于數尺外,飛沫猶煉人面也。”


    瀑布右側懸崖上僅有一個獅子頭模樣的泉口,涌出的水量更大,形成幾米高的半園形水柱,叫獅子頭熱泉。瀑布以下的河床上也噴涌出大量的熱氣、熱泉。大團的白色浪花從河底翻騰而上。河面上水汽迷茫,白霧騰騰,在冬春季節,河水流量小的時候,整個河段的水溫都在40℃左右,處處可以洗澡,實在是名副其實的澡塘河。民國初年,李根源先生曾在澡塘河畔巨石之上鐫刻“一泓熱海”四字,“熱海”兩字醒目驚人,故1973年北京大學地質係師生在此考察之後,以“熱海熱田”命之,它的面積達8萬平方公里,包括近10個顯示區,以黃瓜箐、澡塘河瀑布和硫磺塘為最勝。這一帶有時還會發出“山哼地吼”的奇特現象,主要因為每年七八月份,這裡的火山活動導致此地微震頻繁而引起。


    地熱利用


    人類利用地熱,很早以前就已開始。在那蒙昧的時代,我們的祖先用簡陋的勞動工具從事狩獵。畜牧和農業生產者,一天的奔波和勞動,疲憊不堪。如果附近有溫泉,來到泉邊洗一選,水中泡一泡,疲勞頓除,精神倍增。有些人本來病魔纏身,又缺醫少藥,但到溫泉中沐浴之後,病漸痊癒。我國勞動人民應用溫泉治病,已有數千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上開展礦泉療養事業最早的國家之一。騰衝地區的老百姓,很早便開始利用這裡天然的取之不盡的地熱能。每逢春節前後,到熱海熱田洗澡的人非常之多。在黃瓜箐深溝中,人們摩肩接踵,帳逢林立。人們在噴氣孔上放上一口銅鍋,煮上米,用一方手帕包上幾個雞蛋放進滾鍋之中,然後到池中去洗浴。當洗浴完畢,飯好蛋熟,家人圍坐一席,就著騰衝特有的腌酸菜,可口而舒服地美餐一頓,其樂融融,這不是對地熱能最原始而又最充分的利用嗎!


    至於騰衝人如何從地熱區中生產硫磺,徐霞客于1639年5月7日遊硫磺塘的日記中曾記到:“其齦腭之上,則硫磺環染之,其東數步,鑿池引水,上覆一小茅,中置養硝桶,想有磺之地,即有硝也。”又雲:“有人將砂圓堆成覆釜,亦引小水四週之,雖有小氣而砂不熱,以傘柄戳入,深一二尺,其中砂有磺色,亦無熱氣從戳孔出,此皆人之釀磺者。”直到今天,硫磺塘的人們仍襲用此種土法養磺種硝,每年能從泉水中提取硫磺約6萬斤,是國內外享有盛名的騰衝“慈佛牌”火柴原料的重要產地。


    黃瓜箐溫泉,地表為94℃,深入地下4米。即達104℃。它的地下水熱循環系統的溫度,可能超過300℃。騰衝縣一年的天然熱流量,初步估計相當於燃燒27萬噸煤。用於發電,能發出17萬千瓦電來。因此,積極利用地熱建電站,從中提取豐富磺礬等礦物;生磺可以用作中藥;利用溫泉灌溉田地,水稻每畝可提高100—200斤產量;一些廠礦利用地熱蒸煮原料,成本低、效果好;熱泉氣泉用於蒸療和治療可治20多種疾病,所以將地熱用於醫療、農業和日常生活,無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廣闊的前景。


    騰衝地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壯觀的新生代死火山群,與火山相伴生的地熱景觀,更是國內罕見:這裡的熱瀑飛瀉、沸泉噴涌……你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深切地感覺到“熱海”之奇妙。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